战“疫”进行时,研究生教学科研开启线上新征程

  2020春天是不平凡的,但又是充满勇气和难忘的。2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面对疫情对研究生教学工作带来的冲击,管理工程学院及时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小组,提前研判形势,制定高质量教学方案、建立教学管理和服务预案,全方面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全体导师反应迅速、积极备战,在疫情特殊时期,给予学生更多关爱、聚焦学生学习成长;凝心聚力、携手共同战“疫”

  一、早部署,早行动,延迟开学不停学

  管理工程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在研究生院有关工作方案指引下,学院迅速响应、积极部署。管理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小组逐项梳理有关本学期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预判风险点,细化深化工作方案。结合学院同时涵盖博士、学硕、专硕各层次课程的特点,学院领导小组根据课程性质、教师意愿、课程具备的网络教学实施条件等综合因素,制定院级研究生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并研究评估确定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为正常开启“云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院积极引导任课教师参加网络授课平台的技能培训,鼓励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好国家、北京市及学校现有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网络教学;鼓励教师提前将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电子教材等资源发布给同学,引导学生提前进行自主预习。充分发挥好网络教学的优势,多方位多途径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师开启“云教学”,师生互动更频繁

  39日,管理工程学院顺利实现预期线上教学计划,教学秩序平稳有序。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共计划开课46门,其中开展网络教学的课程有37门,占比80.4%;本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数为44人,其中选择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授课教师有36人,占比81.8%。考虑到研究生教学模式与本科生有所不同,制定的工作方案遵循“更柔性、更灵活”的原则,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色和课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网络教学方式和授课工具平台进行指导。从任课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选择在线直播、结合慕课与实时授课、录制幻灯片讲解+实操视频演示等教学方式进行。从选择的网络平台来看,包括微信群、“雨课堂”、“超星泛雅平台”、“中国大学MOOC”及“腾讯会议”。结合课程特点,学院协助各位任课教师,将每门线上课程建立微信群,确保师生实时互动,答疑解惑,确保在线上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三、导师开启“云指导”,学子在家不停研

  疫情发生以来,管理工程学院导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和学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导师指导工作的要求。认真进行在线指导,在学术指导和身心安抚等方面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有的通过建群引导撰写论文、组织学生定期汇报科研学习进展,实现在线沟通指导;有的通过单独微信私聊指导毕业论文。导师们不辞辛苦,在对于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导师结合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指导。

  对于学位论文,学院严格控制质量,60%左右的学生需要进行二次开题和二次预答辩。疫情期间,学院组织导师采用了网络预审论文和预答辩机制,严格控制学术论文质量。管理工程学院导师充分发挥专业的管理科学手段与先进的信息科学优势,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丝毫不受疫情影响。在学位申请环节,结合学校工作部署,学院细化管理及服务,成立毕业微信群同时在网站公布教学秘书邮箱,对同学的疑问及时释疑解答,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审核及后续学位申请等环节提供全方位多途径管理与服务。

  管理工程学院全体导师及研究生用自身实际行动,共同战“疫”,用特殊的方式打赢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