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学术论文质量,学院广大教师在疫情期间,为保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论文质量不受影响,通过在线会议、视频指导、微信沟通等等,做出了诸多不懈努力。5月29日,我院硕士生导师冀付军老师为帮助研究生团队中两位2020届毕业生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及答辩水平,专门组织了此次预答辩活动,特别邀请了两名校外专家--北京师范大学马宁副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孙众教授,为两位同学的学位论文质量共同把关。两位专家对论文和预答辩情况进行了精心指导,多角度、多层面提出了他们的毕业论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并与研究生们一起找准问题所在,给出了修改意见与解决方案,预答辩共用了两个小时。这是一场跨校的学术交流会议,2019届已毕业的研究生王子涛同学和2019级研究生安文潞、曹璐瑶、程诺、于航等同学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预答辩会议由冀老师主持。首先,冀老师分别介绍了本次参与预答辩的两位校外专家—马宁老师和孙众老师,以及本次预答辩的两名学生—杨亚豪和程玉彬。
接下来,会议由杨亚豪同学先进行论文预答辩,论文题目为《某银行保证金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他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技术架构、研究内容等方面加以陈述。然后孙众老师和马宁老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与论文整改方案。孙众老师首先对杨亚豪同学开发的系统的功能实现以及应用程度表示了肯定,但应该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的问题、内容方面进行进一步提炼,要在论述中将研究依托的基础、创新点和特色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清晰说明,需要再添加系统测试的部分,使得该论文不仅要有学术上的贡献,更要有实际意义。马宁老师建议应深度挖掘系统的独特之处,写清此研究的具体创新点,同时用户画像仍存在略简单的问题。冀老师指出答辩PPT应将图片展示清楚,再次检查论文中的数据流图、ER图是否符合规范,要重点叙述关键图片的内容,便于让专家理解。更要注意在正式答辩的过程中要认真记录专家的问题,等待专家提问完毕,再逐条回复。
程玉彬同学进行预答辩,毕业论文题目为《Web前端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他将外审专家反馈的意见与自己的修改情况加以逐条说明,包括已增加了检索的范围、更改了语句格式、完善了测试方法等方面。然后他从选题背景与意义、系统功能、开发技术、测试等方面对论文内容加以陈述。接着三位老师分别给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马宁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系统的选题方向以及应用情况,但论文的核心问题不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不够清晰,还需要进一步抽象提炼出研究的具体问题,以及系统所解决的到底是什么,同时论文仍存在关键词不够准确、现状调研部分不清晰、论文题目或许也要修改等问题,希望程同学能够多在文章中突出其研究的部分,在答辩的时候对陈述加以精简。孙众老师建议程玉彬同学的论文要注重规范性,尤其是要尽快改正大小写不一致、半角全角混用等基础语病问题,在内容方面希望能够重点修改摘要,在摘要中应涵盖摘要五要素,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独特的研究意义。另外还需要注意PPT中字体一致的问题。
会议结束前,马宁老师再次强调希望两位同学都要保持对硕士毕业答辩的仪式感,要怀有一颗对科研答辩的敬畏之心,提前认真调试网络设备、重视着装问题,对答辩背景和时间加以把控。孙众和马宁两位老师表示,希望两位同学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上场,取得优异的答辩成绩。
最后,冀老师对两位专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对两位同学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总结和详细指导,指出目前两位同学首要工作是需尽快按照“摘要五要素”修改完善自己的摘要内容,并补充跟自己研究题目直接相关的期刊文章,尤其是还要补充一定的英文文献。在会议的结尾,2019届毕业生王子涛同学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了答辩经验,希望能够按照专家们的意见认真修改,期待大家的答辩取得好成绩。2019级的每位同学也都发表了自己的参会感想。
本次预答辩活动不仅使2020届两位毕业生明确论文中仍存在的不足,也给予了两位同学答辩信心,希望两位同学可以放松心情,沉着面对。同时,这也是一次宝贵的跨校学术交流活动,为2019级研究生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通过校外专家的意见使我们深刻意识到我们现有的不足,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相信经过两位校外专家、冀老师和自身的共同努力,大家定能在学院正式答辩中取得佳绩。
专家介绍:
马宁,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增强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及环境建设、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STEM教育等。做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人员,主持并参与几十项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课题,在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并发表了60多篇论文、书籍、电子出版物等作品。
孙众,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人工智能教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在SSCI、教育核心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等。先后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等称号。孙众于2015年创办《云桥学院:农村教师与高校师范生专业成长互助平台》,先后获第三届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最高SERVE成果奖、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