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编者按:春风化雨润桃李,立德树人守初心。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2023年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暨第二季《榜样风采——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征集活动,展现我院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心用情育人的动人故事,学院特推出“榜样风采——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专栏。今天讲述刘经纬老师的育人故事。

  刘经纬教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筑梦者

  个人简介:

  刘经纬,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大数据系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挑战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市优质本科生教材、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新秀一等奖、优秀课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后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2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教学改革成果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2部。

  激发兴趣,打造中国大学幕课线上好课

  刘经纬在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学评教成绩多次名列前茅。他在国家精品课平台“中国大学慕课”打造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Python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公开课,一学期选课人数接近5万,得到了教育部多个平台的多次首页推广。他在线上课程中使用了获得专利的教学反馈系统,师生不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非常好的互动教学效果。教学反馈系统中每3至5分钟反馈一次学生接受情况和老师讲课进度,并形成数据表。信息的反馈必须用学生个人微信扫码才可填报。他还结合数据分析专业特点,期末作业的一项内容就是让学生分析班里每个同学的个人品质、学习态度、效率效果等行为,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每位同学打分。在学生打分的基础上,他用均方误差算出谁的分析最准确,谁的作业成绩就更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网络教学、教学实践和课程思政深度绑定。“互联网+课程思政+新工科”教改创新模式在多种教学场景下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高科技手段把课程思政融入高科技课堂,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

  为使教学计划更契合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刘经纬还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持续改进,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建议和兴趣点来设计课程,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在他的课堂上,和学生对话贯穿始终,教师教学和学生练习同步完成,在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既显示学生自己的操作界面,也同步显示老师的操作界面,老师一边讲授,一边进行编程操作,同学们要跟着老师同步编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不受老师进度约束,自己超前发挥。这种方法尝试实现“在网络教学中,即使老师和学生不见面,也可以让99%的学生在99%的上课时间聚精会神地接收到老师传授的99%的知识”。

  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正能量

  刘经纬带领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为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局提供了“警务+”解决方案,获得了政府部门的书面感谢。他带领的大学生创新团队还获得了“挑战杯”“创青春”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小罗(化名)团队的项目在第六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北京市一等奖,他激动地说:“还记得答辩前的几天,刘经纬老师带领我们细致地推敲每一个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他牺牲休息时间,每次都陪我们讨论到深夜。还记得由于我们的项目是初创企业,经验不足,老师特意介绍他创业的同学帮我们分析项目问题。我在刘老师这里收获了感动,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育人不只在课堂,刘经纬将企业的工作经验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硬件环境搭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等多个方面开拓创新。他谈到,“上课讲更多抽象的理论,学生可能兴趣不高,每节课我都给大家讲一些企业案例,让大家体验知识的价值,激发大家兴趣。”

  以德施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筑梦者

  学生遇到挫折,刘经纬会第一个站出来为学生排忧解难。有一次临近国庆,学生在某购物平台遇到欺诈行为,虽然他第二天要赶着交一篇很重要的论文,但还是放下里手中的工作,远程陪伴学生报案、联系自己朋友阻断诈骗团伙资金流动、帮学生促公安“破案”。办案民警先后两次为他竖起大拇指:“办了这么多年的案子,第一次遇到像您这样对学生的事这么认真负责到底的老师”。

  刘经纬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平时能够为学生们撒下真善美的种子,当学生们离开校园的时候,就会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去温暖身边的人、去温暖全社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这是做老师的最大快乐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