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我校报名16,提交作品11,经形式审查,有效作品11。经学校组织评审,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共8项作品获奖。其中本科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研究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具体名单公示如下。
公示期2025年3月24日到2025年3月28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联系大赛负责单位。请以实名方式,以便于核实、反馈有关情况。
联系电话:17316293053(工作时间8:00 --17: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2025年3月24日
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能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获奖名单
本科生组一等奖(1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双碳”背景下“零碳”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估与优化路径研究—以北京市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为例 |
ECC-2025-07182 |
调研与创新创业类 |
杨一鸣;周闯 |
研究生组一等奖(1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How does the ESG performance impact the cross-border spillovers among sovereign CDS markets? |
ECC-2025-23582 |
能源金融与管理类 |
刘荟;王晓旭 |
本科生组二等奖(1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舌尖上的碳足迹:烹饪与食物偏好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减碳潜力研究 |
ECC-2025-21657 |
调研与创新创业类 |
弓鼎霖 |
研究生组二等奖(1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Quantile connectedness between the renewable energy market and the rare earth market: 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y chain perspective |
ECC-2025-22500 |
能源经济类 |
李凯利;何宇;陆园林;朱殷 |
本科生组三等奖(1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数字化水平与家庭多维能源贫困 |
ECC-2025-01561 |
能源经济类 |
陈钰璠 |
研究生组三等奖(3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Identification the key risk transmission path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trade-price” interaction under geopolitical uncertainty renewable energy market and the rare earth market: 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y chain perspective |
ECC-2025-23582 |
能源经济类 |
叶冰冰;王昊宇 |
2 |
时滞网络视角下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动态溢出研究 |
ECC-2025-25573 |
能源金融与管理类 |
王彬彬;王玉;贺雅琪;温柔 |
3 |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能源市场端到端投资组合研究 |
ECC-2025-18049 |
能源金融与管理类 |
王育鹏;张志鹏;肖艺卓 |
研究生组参与奖(3组)
序号 |
作品标题 |
作品编号 |
作品类型 |
全部作者 |
1 |
小食“碳”记——高校食堂运营中能源消耗对碳排放的影响及碳减排路径研究 |
ECC-2025-12820 |
调研与创新创业类 |
王昊宇;赵佳佳;叶冰冰 |
2 |
基于时空图神经网络能源行业波动率预测研究 |
ECC-2025-17774 |
能源金融与管理类 |
张志鹏;冯洪玮;章银 |
3 |
基于多模态学习的企业ESG漂绿行为识别研究 |
ECC-2025-17981 |
泛能源大数据-能源金融与管理类 |
肖艺卓 |
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China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ompetition on Energy Economics,以下简称“大赛”)是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双法”研究会)主办、中国“双法”研究会低碳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执行、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等2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性赛事。大赛于2015年创办,至今已举办十届。经过十年的发展,大赛已经成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双碳”人才培养的重要赛事,为大学生提升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梦想起飞的平台。大赛已正式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目录》,同时也是我校认定的A类赛事。大赛面向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每年举办一次,采用校赛、区域(省)赛和全国赛三级赛制。参赛团队在大赛官网报名,逐级选拔,不能跨级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