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风化雨润桃李,立德树人守初心。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2023年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暨第二季《榜样风采——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征集活动,展现我院教师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心用情育人的动人故事,学院特推出“榜样风采——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专栏。今天讲述胡磊老师的育人故事。
胡磊副教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个人简介:
胡磊,1983年5月出生于湖北汉川,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长期从事人才流动和知识创新管理研究。2019年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爱岗敬业普通劳动者”称号,2020年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日新奖励基金”第二届“化育奖”,2014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胡磊是奋战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的一线教师,他孜孜追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首都新时期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为服务首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他追求卓越,永不止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的座右铭。
凝心铸魂,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胡磊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他对教学质量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教法和更新教材。主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入选学校重点建设课程,“学评教”成绩和口碑优良。他教学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对学生要求严格。有一次,同宿舍的两个同学上课迟到,胡磊在课间对这两个同学进行了批评。他教育她们说,“青春易逝,要惜时如金,管理好自己,按时上课,对自己负责。”几年过去了,两名同学都毕业参加了工作,其中一个同学给胡磊发来邮件,告诉他非常感谢老师能在大学里教育她们,“正是大学时老师的教育让她们明白了青年人不能失掉梦想和斗志”。
胡磊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改论文3篇,参编教材2部。2020年获得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他担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学科竞赛、科研创新项目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多次奖励和发表多篇论文。
科研创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2011年入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后,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胡磊以人才流动和知识创新管理为研究方向,致力于为服务首都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他勤于研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一遍一遍地修改学生的论文。他对待科学研究执着严谨,求真务实。他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经常在周末带领研究生开展实地调研。有一次,尽管已经从学校往返国家图书馆三次了,但一名研究生在收集资料时仍然漏掉了两个数据项。这名同学想通过估计补充这两个数据,然后直接用来分析模型。胡磊严肃地对学生说,“这不是真正的做学问的态度,数据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使用错误的数据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误导他人。若是这样,倒不如不做这个研究。”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科研态度上的松懈,最后又前往国家图书馆查到客观的真实数据。
近五年,胡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在《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积分落户政策相关研究成果被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要报·观点摘编”采用并得到北京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争先创优,助力专业学科高质量发展
胡磊同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和学院全面深化改革中,不畏险途,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带领团队成员奋战在第一线。在担任信管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围绕基层党建难点问题,协助学院党委创新支部党建活动形式,带领教师党员围绕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作为专业负责人,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他带领教师共谋专业特色发展之路,信管专业 2019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他总是把最多最重的任务分配给自己,不知有多少个夜晚熬夜撰写专业学科评估材料和申报书。记得在写申报书的时间最紧张的时期,他常常睡不好觉,晚上有时做梦都在想一些材料应该如何更好地组织起来。有一次,他在夜半梦中想到一个好的措辞,很兴奋地从梦中醒来,立刻坐到电脑前面开始修改申报书。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为了学科专业发展,为了学校和学院的教育事业,个人的一点牺牲算不了什么”。他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