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巡礼】管理工程学院党委:党建引领聚合力,践行初心促发展

  管理工程学院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把握方向,抓住关键,党建工作成效进一步凸显

  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及时开展四风提醒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制度,推进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56次、党委会89次、党政联席会102次,制定制度29个并汇编成册,重要事项均通过微信群、公告栏、教职工大会等及时公开。

吴卫星校长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中心组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

  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党员教育培训,落实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不断丰富载体形式,组织师生外出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全体教职工作专题辅导报告,邀请学校退休教师为新进师生开展校史校情讲座,院领导为师生党员讲专题党课,教师结合教材和授课内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召开全院大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组织教职工参观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

  师德师风持续向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组织召开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会,组织召开教师退休欢送座谈会。近几年,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入选2021年、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人,获评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4人,选派3名教师参加学校两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分获3个二等奖。

陈炜教授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组织召开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大会

  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作为工作指南,定期研究支部建设,按期完成支部换届,优化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教师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制定党员发展工作实施细则,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248名。

计算机系教师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赴四川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厚实基础,注重实践,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不断牢固。制定《本科专业考核测评点指标体系》《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连续三年对本硕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着力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信管和安全工程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和大数据两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专业第四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教师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教材课件奖2项、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1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前茅,2021年获学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23年获学校本科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安全工程专业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

2023年获学校本科生就业工作一等奖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大赛上获得国家级奖项43项、北京市奖项百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一等奖4项。获得全国首届研究生工业与金融大数据建模与计算邀请赛一等奖1项。2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合作获“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2021”创新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在北京智能交通协会组织的全国性比赛中,2名研究生荣获一等奖1项。承办北京市节能减排大赛首经贸初赛,学校获评最佳组织奖,有3支队伍参赛并荣获北京市二等奖。承办第十五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活动,荣获全国生态类赛事三等奖。

承办、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获“全国首届研究生工业与金融大数据建模与计算邀请赛”一等奖

  学生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得到锻炼。把志愿服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学生自身成长。近几年,有208名学生在历次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中获先进个人、标兵称号,1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8人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7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1名学生的作品在2021年“穿越时空的对话——写给革命先烈的一封信”活动中获首都教育系统高校组一等奖。

学生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志愿服务保障活动

学生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活动

搭建平台,做强团队,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学术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先后举办首届智能投资学术研讨会、首届量化金融与风险管理论坛。2022年,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办第九届国际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会议,量化金融研究中心举办量化金融与风险管理平行分会。管理学权威期刊《管理评论》第12期刊发封面文章,介绍和宣传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成果。院长和书记分别带队赴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等8所京内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资助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举办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学术成长论坛。通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学院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老师们的学术视野得到拓宽,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莅临学院讲学

主办量化金融与风险管理论坛

  科研团队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聚焦学科发展方向,成立量化金融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机构,采取引进优质师资、制定《新进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强化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科研团队建设质量。通过高级别项目配套经费支持、高质量教材专著和高水平论文资助等措施,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近几年获批的高级别项目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均来自科研团队。

召开科研团队线上年度考核会

 量化金融中心科研团队开展学术研讨

  学科和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管理科学与工程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学科。教师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题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11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8篇,出版专著58部,获得国家专利20项。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

  服务北京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成果显著。学院主动对接北京市重大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展校企合作和项目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先后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就人才培养开展合作,努力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胡磊老师的《北京市积分落户新政对高学历外来人口生活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市社科办《成果要报·观点摘编》2022年第31期采用,得到北京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江成老师的《北京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项目,为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陈大伟老师的《雄安集团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模式创新研究》成果在雄安新区工程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

赴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胡磊老师研究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服务国家和地方部门决策咨询成果丰硕。学院鼓励教师发挥优势,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白鹏飞老师的《重特大地质灾害救援力量与装备调度研究》《国家级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能力建设研究》两个课题研究成果,被国家应急管理部采用。张丽玮老师的《中国-巴基斯坦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建设》,为两国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缪明月老师的《智能汽车测试驾驶人安全培训及相关交通安全问题研究》项目对我国智能汽车驾驶培训的开展及相关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白鹏飞老师研究成果被国家应急管理部采用

缪明月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交通优化方案大赛

  面向未来,管理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主动融入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