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党委学生工作部、管理工程学院邀请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妍心,以“青年·气候·成长:全球治理中的行动者”为主题做客成长课堂,带来一场精彩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共吸引150名师生共同参与,由管理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富蕾主持。


讲座围绕“从校园到COP—青年作为全球治理的桥梁”“从生活到科研—谁都能成为气候行动者”“从行动到成长—实践如何塑造我们自己”三部分展开。讲座伊始,富蕾从“普通高校大学生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导入,通过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指出气候变化并非遥不可及,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关乎每个人,并提出“青年是未来的主人翁,更是此刻的共建者”。
在第一部分,何超欣分享了带领青年团队在COP29的经历。她指出,青年参与的价值不仅在于发声,更在于成为连接中外的桥梁,通过国际化的团队合作结交全球伙伴,将中国实践带出去,把国际经验带回来。青年既是本土实践走向世界的传播者,也是国际经验落地生根的转化者,在气候外交的过程中,用青春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既有文化底蕴,也有全球担当。
在第二部分,何超欣首先介绍了“Climate X”培训项目,该项目形成从课程到实践的闭环,让青年将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为真正的气候行动者。随后,刘妍心从科研角度进行了补充。她指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正将所学转化为应对气候挑战的工具。她通过列举多个指导学生竞赛的实践案例,多角度阐释了生活即行动、实践即创新、科研即赋能。青年并非被动等待未来,而是当下的重要共建者,能够通过学术研究、社区实践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搭建本土与全球之间的“双向桥梁”。
在第三部分,根据在COP边会上主持南北青年对话的案例,何超欣面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青年的观点碰撞,她深刻理解到要学会倾听差异,真正的领导力源于共情而非话语权垄断。刘妍心则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通过分享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奖项的经历,说明了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的实践过程,鼓励同学们从日常行动、专业实践出发,以具体项目贡献于气候解决方案,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共同成长。
最后,何超欣和刘妍心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解答了现场学生关于参与实践项目的疑惑,在轻松热烈的现场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本次成长课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内容之一。本学期,党委学生工作部还将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教育、传承文化经典的国学教育、高雅艺术赏析的美育教育等多场主题讲座,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继续推动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撰稿:党委学生工作部